关于2021年1-12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

发布时间:2022-01-24 16:00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2-01-24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3-00251
  • 责任部门: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1年,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实现十四五平稳开局。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735.68亿元,列全省第3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8%,增幅全省第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增幅全省第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增幅全省第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7.81亿元增长17.7%增幅全省第6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12月上报数,尚未正式反馈350.96亿元,增长2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2.23亿元增长2.0%增幅全省第6

进出口总值651.57亿元,增长44.2%增幅全省第2;其中出口值514.18亿元,增长38.0%增幅全省第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500.58亿元,增长8.3%增幅全省第9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020.72亿元增长14.8%,增幅全省第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58元,增长8.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38元,增长10.5%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前三季度相比,全年经济运行态势有所滑落,GDP增幅位次由前三季度的第3后移至全年的第6(详见附件)

从统计监测的角度看,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报不出、难认可、风险大”。

1、“报不出”

从农业看,渔业支撑不足。全市农业总产值413.49亿元,同比增长8.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其中,占我市农业总产值比重最高的渔业产值增长3.2%,排位全省第七,分别低于赣州市、抚州市、上饶市增速3.921.3个百分点,成为拉低农业总产值增速的主要原因。

从工业看,停产注销企业偏多。我市20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当月停产企业297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超10%,同期当月产值77.7亿元,拉低全市当月产值增速12.3个百分点。

建筑业看,市直大型企业增长乏力和赣基集团外迁造成叠加影响。1-12月建筑业总产值上报增幅仅为4.3%,尤其是市直建筑业企业“贡献小”,拉动不足。2021年,全市20家市直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总产值比重34.0%,增速-1.7%,尤其是全市总产值最大的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上报总产值115亿,增速-9.5%,拉低全市建筑业总产值1.7个百分点。再加上赣基集团外迁的影响巨大,拉低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幅9.9个百分点,如果剔除赣基集团基数影响(2021年赣基集团同期基数66亿元),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幅将达到14%以上。

从商贸业看,停报企业基数大、大型企业负增长。我市因停业或注销而停报的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及个体户共有67家,同期基数1亿元,拉低全市当月限上零售额增速2.3个百分点。全市最大的批发企业江西省烟草公司九江市公司和最大的零售企业九江联盛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当月销售额和零售额均为负增长,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227个百分点。

从营利性服务业看,部分行业“报数难”。目前服务业专业未执行严格的评估方案,只要上级统计部门审核查询时不出现大的问题,基本上是“报多少、认多少”,而我市服务业“无数可报”,尤其是支撑GDP核算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等行业发展不足,今年一直增长乏力,在全省排位持续靠后。

从非营利性服务业看,劳动工资增长乏力。核算该行业的9项劳动工资指标中,有8项未达全年预期且低于全省平均,合计拉低全年GDP增速0.25个百分点。比如公共管理行业、居民服务行业、教育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7、1.2、1.0、1.0个百分点、分别排全省第10、10、9、9。主要受2021年6月中央有关工资政策变化,我市部分县区存在年度奖金未能及时在3季度前发放,以及部分单位上报数据较低(如九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九江永合配送服务有限公司等)。

从企业入库看,数据报送的承载平台不够“先入库、后有数”,没有企业就没有数据。横向比较,2021年我市“四上”企业月度新增入库775个,排位全省第6,比全省前三的南昌、赣州、上饶分别少726328307个。年度新增398个,比南昌市、上饶市、赣州市分别少616个、172个、131个。纵向比较,服务业、工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新增入库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47399个。

从县区看,数据报送乏力。如瑞昌市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上报增幅-19.1%,低于全市平均41.1个百分点。【若瑞昌规上服务业增幅达到10%,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幅将提高2.4个百分点;达到20%,全市增幅将提高3.2个百分点。】如濂溪区、浔阳区12月当月住宿业营业额为“负增长”,经开区、庐山市、德安县、永修县12月当月仅“个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0.2%0.8%3.7%5.7%

2、“难认可”

首先是评估指标支撑不强。

从工业看,两项评估指标制约明显。①“总产值占税务销售额比重”。这项指标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左右,在全省垫底,评估得分均为最低分,且短期内无法改变,持续带来不利影响。②“新建投产企业拉动”。2021年,我市月度新增工业企业为113家,排全省第5比前三的赣州、宜春和上饶分别少644627】,且新增企业规模不大,新建投产企业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仅为1.3个百分点,远低于全省平均。

从投资看,四项指标制约明显。①“国家局执法检查和事后核查结果”,该指标评估总分值20分,受国家统计局执法检查和国家局抽查项目凭证结果不理想的直接影响,我市该指标评估得分从6月份之后就一直为零,相当于评估总分只有80分。②“抽查凭证质量”,从9月份国家局抽中的柴桑区23个投资项目凭证,11月份、12月份国家局在平台上抽中的湖口县、濂溪区5个项目凭证,提供的凭证质量均不影响,有三分之二的项目凭证没有得到省局认可,对数据评估带来不利影响。③“投资占GDP比重”,该指标评估总分值为25分,且为逆向指标,占比越高得分越低。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较大,2020年比重达到6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导致该项指标全年评估得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④“省重点项目销号率”,该指标评估总分值为5分,销号率越高得分越高。2021年,全市省重点项目销号率为80.0%,该项评估指标得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其次是抽查凭证质量不高。从我市被抽中工业、投资、贸易、服务业等各专业的凭证质量来看,县区普遍重视程度不够,部门间配合不紧密,提供凭证简单粗暴,各县区普遍存在材料不齐全、票据不完整的问题,有的甚至出现格式雷同、凭证造假等问题,直接影响数据认定。尤其是一些县区把凭证准备视为负担,一旦被要求提供凭证,就直接调减上报数据,出现“不打自招”现象,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

再次是执法检查影响不小。从我市部分县区接受的国家统计局和省统计局开展的执法检查和数据核查情况来看,结果都不是很理想,直接对我市工业、投资、贸易等专业数据认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3、“风险大”

各县(市、区)平稳发展把握不够,数据忽高忽低,月度、季度出现奇异值,极易引起国家、省局的实地核查及执法检查。

数据异常招致数据核查甚至执法检查风险加大。如规模以上工业方面,应税收入为零的僵尸企业是极大隐患。当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库中仍然存在76家应税收入为零但仍在上报统计数据的企业,已经被国家统计局重点标识,如果不尽快清除,可能招致实地核查甚至执法检查。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方面,营业收入逼近入库标准可能导致核查检查。由于部分退库企业“规上转规下”,增大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基数,为填补这些企业造成的窟窿,导致部分规下企业收入接近2000万元,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带来较大的核查检查风险。

三、2022年1-2月和一季度开局形势研判

根据统计方法制度,1月份数据免1-2月数据为全年的第一期数据。初步预判,受2021年经济运行“前高后稳”的影响,2022全市经济运行将呈现“低开稳走”增长态势。尤其是实现1-2月强劲开局和一季度“开门红”,压力和困难不容忽视。

一是“入不敷出”的拉低效应不容忽视。2021年我市“四上”企业退库数  个,部分县区“四上”企业退库数高于入库数,如共青城市、都昌县分别申报退库48个、41个,入库33个、31个,退库比入库多15个和10个。同时部分行业退库企业多、体量大,受数据停报、基数保留的影响,导致行业增长乏力。庐山市退库的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超10亿元,占全市退库企业体量的71.9%,这不仅严重影响庐山市自身的服务业经济运行,也将较大程度影响2022年全市服务业发展争先进位。

二是评估指标走低的可能性不容忽视。比如工业,除“总产值占税务销售额比重”和“新建企业拉动”两项指标将持续疲软外,还有两项指标也将面临着支撑不足的压力。一个是“高耗能增加值增速”,该指标为逆向指标,增速越高得分越低,受2021年初九江石化停产原因,今年我市高耗能增加值增速将会出现“大幅度”增长,评估得分不理想。另一个是“工业用电量”,该指标近几年来持续高位增长,总量保持全省第一,增速保持全省前三。受高基数效应的影响,今年想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压力也越大。比如消费,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两项商业增值税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消费支出都面临较大的增长压

三是高基数影响的压力不容忽视。受疫情低基数效应影响,2021年经济运行开局呈恢复式、补偿性高增长态势,如202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4%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0.7%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8%一季度GDP增长18.5%,这些都将为2022年强劲开局带来基数压力。

四是赶超全省平均的困难不容忽视。GDP核算涉及39项指标,每一项指标所影响的那一点点都可能最终影响到整个GDP,从2021年四季度的情况来看,有23项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直接拉低了全市GDP增长和位次。2022年一季度各项GDP基础指标实现强劲反弹,赶上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困难和压力不容忽视。

四、几点建议

一是找准问题差距,强势谋划开局。建议各相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2021年本部门、本行业经济运行中的短板和不足,找准存在的差距,抓紧时间谋划2022年开局工作,制定任务书、排出时间表、画好路线图,出台各项助力行业发展的利好政策,紧盯各项自己负责的经济指标,尤其是GDP基础指标,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实现“保五争三”为目标,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强化调度,做实支撑,切实奠定1-2月强劲开局和一季度开门红的基础。正在加强与国家、省统计的沟通协调,开展分析研判,拿出强势开门红具体工作方案,建议市政府2月中旬召开专题经济运行调度会。

二是强化协调配合,开展专项督导。建议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九大专班工作机制的要求,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厘清各项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和支撑架构,加强数据之间的逻辑性、匹配性、支撑性、关联性,确保数据报得出“经得查”“得认可”。建议市政府成立经济运行专项督导组,从市政府办公室及九大专班牵头部门中抽调人员,开展经济运行督导工作。对市主要领导对全市经济工作提出的要求、市政府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部署的重点任务,做到逐条督办、逐件销号,确保实效。用好经济发展保障扣分项,形成倒逼效力,推动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取得实效。

三是培育市场主体,夯实发展根基。没有主体的培育,就没有经济体量的增长。建议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鼓励自主创新创业,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引企力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密切关注中小企业发展,严格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个转企、企升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及时出台分行业“四上”企业入库奖励办法,引导企业及时入库,壮大“四上”企业总量和规模,夯实经济增长支撑。

四是把握普查机遇,做大经济规模。按照省党代会对九江提出的新要求和省委书记的指示精神,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升九江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位势,除非出现爆发性增长、高于所确定的对标地市GDP增长速度,否则很难实现赶超。唯有紧紧抓住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这个难得机遇,及早谋划,提前启动,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建议高位统筹、顶格推进,组建专班,立即行动起来。各县(市、区)、各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开展“扫街扫楼”,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扎实开展行业摸排、建立底册并动态更新,加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确保到普查数据年份的2023年时,我市经济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打牢赶超基础。

附件:12021GDP核算基础指标增速表

22021年全市GDP核算基础指标情况分析

附件1:

2021年GDP核算基础指标增速表

                                                 单位:%

核算基础指标

全市前三季度增速排位

2021年(错月指标1-11月)

2021年全市预期增速

2021年全省增速

全市增速

排位

与前三季度排位对比

全市

全市与预期值比较

全省

全市增速与全省平均比较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比价增速

7

8.4

9

-2

10.5

-2.1

9.0

-0.6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活动总产值可比价增速★

7

6.1



6.5

-0.4

5.5

0.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7

11.3



11.2以上

0.1

11.4

-0.1

★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速◆

11

11.3



14.0

-2.7

11.7

-0.4

★建筑业总产值

1

4.3

11

-10

16.0

-11.7

12.9

-8.6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10

14.0

8

2

17.0

-3.0

17.7

-3.7

水上运输客、货运周转量增速

1

95.2

1

0

95.0

0.2

35.3

59.9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营业收入增速

3

2.1

4

-1

5.0

-2.9

42.4

-40.3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速

9

17.0

5

4

17.0

0.0

16.3

0.7

邮政业务总量增速

4

29.3

6

-2

37.0

-7.7

33.8

-4.5

★批发业销售额增速

8

28.4

8

0

29.0

-0.6

28.6

-0.2

★零售业销售额增速

9

18.7

6

3

21.0

-2.3

18.7

0.0

★住宿业营业额增速

8

23.8

10

-2

33.0

-9.2

24.0

-0.2

★餐饮业营业额增速

10

32.5

9

1

37.0

-4.5

32.7

-0.2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

4

8.3

9

-5

8.5

-0.2

8.8

-0.5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

6

14.8

5

1

16.0

-1.2

13.3

1.5

保费收入增速

5

2.0

6

-1

2.5

-0.5

1.7

0.3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

4

15.1

5

-1

16.5

-1.4

14.1

1.0

电信业务总量增速

1

32.3

1

0

33.0

-0.7

29.6

2.7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6

22.6

8

-2

20.0

2.6

12.8

9.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

6

11.7

9

-3

9.0

2.7

12.3

-0.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2

56.2

4

-2

58.0

-1.8

45.9

10.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7

30.4

10

-3

35.0

-4.6

38.4

-8.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

3

45.8

4

-1

50.0

-4.2

32.5

13.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11

10.4

10

1

15.0

-4.6

25.2

-14.8

★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8

17.8

8


22.0

-4.2

18.2

-0.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工资总额

7

22.3

7


23.0

-0.7

22.7

-0.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工资总额

10

21.7

10


32.0

-10.3

22.9

-1.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工资总额

7

23.3

7


25.8

-2.5

23.8

-0.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资总额

7

23.7

7


26.2

-2.5

23.9

-0.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

5

29.1

5


36.0

-6.9

28.9

0.2

★教育业工资总额增速

9

26.3

9


34.2

-7.9

27.3

-1.0

★卫生和社会工作工资总额增速

9

26.3

9


25.0

1.3

27.3

-1.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资总额增速

10

15.9

10


20.0

-4.1

16.6

-0.7

注:”★“为季度指标,”◆“为错月指标,全年劳动工资指标用三季度增速代替。

附件2:

2021年全市GDP核算基础

指标情况分析

根据2021年GDP各项基础指标测算,全市GDP增速8.8%,与全省增速持平。与前三季度比,全市全年GDP增速排位将退位,仅列全省中游水平。主要原因如下:

1、与全年各项基础指标预期值比较(按GDP增速达9%预期),未达预期值指标28项,GDP全年“保三”缺乏支撑。在GDP39项基础支撑指标中28项指标增速未达全年预期值

农业总产值低于预期2.1个百分点拉低全年GDP增速0.127个百分点

建筑业总产值建安投资增速分别低于预期11.7、3.0个百分点合计拉低全年GDP增速0.319个百分点

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预期2.7个百分点拉低全年GDP增速0.141个百分点

批发零售业销售额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低于预期0.6、2.3、9.2、4.5个百分点合计拉低全年GDP增速0.192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邮政业务总量、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低于预期0.2、1.2、7.7、0.5个百分合计拉低全年GDP增速0.031个百分点

8项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指标中5项未达全年预期: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速均低于预期4个百分点以上,分别低4.6、4.2、4.6个百分点。多式联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低于预期2.9、1.8个百分点。5项指标合计拉低全年GDP增速0.041个百分点

9项非营利性服务业劳动工资指标中8项未达全年预期,其中居民服务修理业低于预期10.3个百分点,教育业、水利环境公业、房地产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业分别低于预期7.9、6.9、4.2、4.1个百分点,8项指标合计拉低全年GDP增速0.25个百分点

以上未达全年预期指标共拉低GDP增速0.782个百分点

2、与全省全年指标平均增速比较,低于全省平均增速指标23项,GDP达到全省平均增速举步维艰在GDP39项基础支撑指标中,有23项指标增速未达全省平均增速。

农业总产值低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拉低GDP增速0.037个百分点;

建筑业总产值、建安投资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平均8.6、3.7个百分点,拉低GDP增速0.249个百分点;

规上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水的供应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平均0.92.6个百分点拉低GDP增速0.035个百分点

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0.4个百分点,拉低GDP增速0.022个百分点;

批发业销售额,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均低于全省平均0.2个百分点,拉低GDP增速0.008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邮政业务总量分别低于全省平均0.54.5个百分点,拉低GDP增速0.006个百分点;

8项营利性服务业指标中多式联运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信息传输业4项指标分别低于全省平均40.3、14.8、8.0、0.6个百分点,合计拉低全市GDP增速0.079个百分点;

9项非营利性服务业指标中(根据季度核算制度用三季度增速代替)仅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0.2个百分点,其他8项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增速,合计拉低全市GDP增速0.039个百分点;

以上未达全省平均指标共拉低GDP增速0.475个百分点。

3、从我市全年基础指标排位情况来看,退位指标13项。与三季度比,退位基础指标13项。尤其是建筑业总产值从三季度全省第一退至倒一,影响GDP增速0.26个百分点,是全年拉低GDP增速的主要原因之一;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速后退5位,居民服务业、信息传输业营收增速均后退3位,农业总产值可比增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收增速、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营收增速、住宿业营业额增速、邮政业务总量增速均后退2位,多式联运业营收增速、房地产销售面积、文化业营收增速、保费收入增速均后退1位。

4、全市第二产业结构优势弱化,工业、建筑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前三季度。全年核算中,第二产业基数结构低于三季度0.6个百分点,工业、建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下降。全年工业、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1%、0.1%,比三季度分别低0.2、3.1个百分点。我市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结构降低、贡献率下降,直接导致在核算全年工业、建筑业增加值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全年多项基础指标支撑乏力、产业结构优势减弱是年度GDP核算的主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