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广新旅局202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24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24-02-27 10:29 来源:本网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4-02-27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4-01327
- 责任部门:
2023年,全市文广新旅系统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指示批示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的决策部署和省厅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3336”计划等要求,全力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胜地,较好的完成了年度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是办好文旅节庆活动。成功举办全国“四季村晚”之“秋季”村晚主会场活动,第二届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向浔而行.全球旅行商大会”暨第二届长江经济带文旅消费季、“清凉一夏·追浔季”暨“5·19”中国旅游日活动启动仪式、2023年江西省“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庐山画派”系列活动之“画庐山·看中国”2023中外艺术家庐山对话写生活动,承办2023年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会议,加大了文化旅游交流,扩大了九江的知晓度,带动文旅消费1.2亿元以上。
二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项目大会战”在库公共服务领域文旅项目39个(新开工项目15个、续建项目24个),总投资296.5259亿元(新开工54.2836亿元、续建项目242.2423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91.6254亿元(新开工项目16.5936亿元、续建项目94.5917亿元)。2023年全年计划完成投资额91.625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111.1853亿元,占2023年计划投资额的121.35%。积极做好文旅企业培育和升规入库工作,1-12月新增入库企业35家。积极落实“争项目、争资金”工作,2023年,争取中央、省级文旅专项资金21451.72万元,有力支持了文化旅游项目的实施,极大促进了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三是争创国家级文旅品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顺利通过复核评审,武宁县获评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通平修”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荣获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乡约三部曲”获评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寻书”琵琶书屋作为“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案例上报至国家发改委;庐山西海旅游度假服务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名单。新增一级图书馆2家(都昌县、德安县),新增二级图书馆2家(彭泽县、浔阳区)。全市15家公共图书馆现有一级馆6家、二级馆4家、三级馆5家;武宁县成功获评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名县、江西庐山西海景区成功获评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名景区、“浔阳·九点九江”文旅集聚区和永修县排工巷历史文化街区获批第三批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永修县云居山、共青垦荒精神体验园、修水县鹿鸣谷、武宁县鲁溪洞、八里湖新区赛城湖5家景区通过了省厅组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观资源质量评审。修水县宁红茶慧鉴一品获得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诗意九江》获评第三届全国旅游公益广告优秀作品奖,全省唯一设区市获此殊荣。
四是强化艺术创作生产。新创大型剧目九江非遗展演剧目的舞剧《浔遗寄》、弘扬抗洪精神题材的大型音乐情景合唱《为了谁》、乡村振兴题材大型黄梅戏《只为乡愁》等3部;小戏《冯健探母》、军旅话剧小戏 《绿色年华》;西河戏《杏林春暖》、《凤还巢》等及复排剧目35部。其中,小戏《你得听我的》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奖;青年歌手周纤入围第十五届全国声乐展演并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声乐展演流行组优秀人才奖;瑞昌采茶戏《梁祝十八相送》获第二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集体奖;4件小戏入选国家优秀传统折子戏复排计划;九江美术馆 6 位专职画家入选“2023 年度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匡全农作品《江南物语》入选“江南如画——中国油画作品展(2023)”,
五是推进文化惠民活动。举办“最·悦读”四项全民阅读、“最·百姓”四项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举办2023首届长江沿岸城市学子新春音乐会、第四届群众春晚暨文旅志愿者联盟精品节目展演、“大地欢歌”九江市乡村文艺明星赛事;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文化活动开展场次全省第一,“弘扬抗洪精神 建设美好家园”广场舞集中展演、“引领新风尚 欢跃新时代”湘鄂赣跨区交流汇演,创新打造公共服务新空间。完成中心城区9家城市书房民生实事项目建设。2023年,全市送戏下乡1137场次,自办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4243场次,送电影下乡28560场次,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我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服务人次达2308.98万人次,已超2022全年公共文化场馆服务人次。
六是加强文物活化利用。上报2024年度国保和省保单位安全防护工程项目、博物馆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14处文保单位入选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预备名单。九江市博物馆“世纪动脉——万里茶道九省(区)文物联展(江西站)”荣获”全省博物馆(2021-2022年度)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特别奖。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完善四级名录体系建设,组织“2023年江西省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活动周”启动仪式。组织全市非遗专题晚会——“浔遗·寄”,举办“浔年味 传非遗”美好生活周活动。
七是推进文旅惠企工作。大力推广“九江文旅一卡通”,融合“吃住行游购娱”多方优惠权益于一体,发行总量突破7.5万张,发放景区补贴800万元,累计入园38.5人次,拉动市场消费约1.9亿元。积极推进“文旅贷”金融业务,积极为文旅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需求。“文旅贷”累计发放贷款22笔,贷款总金额1830万元,存量贷款850万元。九江市接待游客9473.5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4.04%,同比2022年增长17.16%;旅游总收入1191.73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2.66%,同比2022年增长76.31%。
八是做好“引客入浔”工作。携手景德镇、抚州、鹰潭开始“四市客源互送”活动,前往上海、泉州、福州、汕头、潮州开展江西四市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深化合作,共同开拓省外客源市场。开设“跟着诗词游九江”直播专栏,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召开九江市文化旅游国际传播专题研讨会,开展了“四季游·追浔季”精品线路及优惠政策推介,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巩固和开拓各自客源市场,形成宣传推广全市合力
九是优化文化市场服务环境。组织开展了系列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倡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推动旅游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提高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优秀服务体验城市建设,创造性设立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新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旅游市场环境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形成了具有九江特色的涉旅服务新模式。并纳入了文旅部试点,建立了“接诉即办”工作机制,通过“三方通话”或电话联系承办单位快速受理、快速回复诉求人,确保所有投诉工单妥善解决。积极响应省、市党委、政府进一步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决策,落实细化“引客入赣”工作总体部署,优化《2023年九江市“引客入浔”奖励办法》,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是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圆满完成“元旦”“春节”“两会”“成都大运会”“亚运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亚残会”等重点时段安全播出工作,投入8322.4万元,全面完成12个县级平台、170个乡镇平台、1837个村级应急广播平台搭建任务,村级终端点已建9188个,行政村覆盖率100%。利用九江市网上“扫黄打非”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开展“清源”“固边”“净网”“护苗”“秋风”五大专项行动和“正道”“新风”集中行动,推进“扫黄打非”专项治理。抓好“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融入“两平台一中心”,完善基层工作站功能设置和基层站点分级分类管理,巩固好修水县义宁镇濂溪社区、瑞昌市码头镇、庐山风景区、德安县宝塔乡田塘村、共青城市富华山景区五个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创建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工作站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已办理案件79起,其中刑事案件9起。加强版权登记工作,举办第23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2023年,全市版权登记作品数量1219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5.6%。强化出版物市场监管、打击侵权盗版违法犯罪行动,2023年,全市共查办版权案件45起。
二、存在的短板弱项
一是文化挖掘不深入、不系统。对“庐山天下悠”的内涵延伸,缺乏权威解读。对文化的展示传承利用严重不足,未形成应有的品牌影响力。二是各县区发展不平衡。建成运营的重大文旅项目数量不多,爆款的精品项目更是屈指可数,部分县区起色不是很明显。三是创新能力不足。旅游产品的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差异化需求,同质化现象严重,模仿抄袭盛行,旅游商品、纪念品缺乏地域文化特色,吸引力不足。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的决策部署,聚力持续破解“五不”难题,全面提升九江文旅核心竞争力,为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打造区域文旅中心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1.解决长江文化挖掘不深不透难题。重点围绕讲好新时代“九江故事”,精准找到浔阳文化、赣鄱与长江文化的结合点:一是加强对文化资源整理,按照县域、等级、门类等建立资源谱系和档案,全力抓实资源库建设;二是摸排滨江路闲置国有资产,布局牵头打造省内各个地市的文化展馆,使九江真正成为省内长江文化集中展示交流地;三是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升级打造长江文化元素的文旅演艺,实现“九八”抗洪、非遗等情景剧常态化演出;四是重点推广“庐山画派”和“江西诗派”两个特色文化IP;五是对标对表总书记指出的建设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小城镇”“美丽乡村”,推动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
2.解决市场主体不强问题。重点围绕展现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九江速度”,实施“专精特新”培育行动,外引内培壮大本土市场主体:一是推进民宿高品质发展,在八里湖开展民宿发展试点,举办九江“最美民宿”评选活动,12月在庐山北海召开中部地区民宿产业发展大会,引入借宿、既下山、大乐之野等国内高端民宿品牌,推动民宿集群发展;二是加大扶持奖励,分步壮大九江旅行社实力,到2025年,争取我市3家旅行社入围全省第一方阵;三是通过争创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2024年底实现四星级标准宾馆全市各县区全覆盖;四是培育特色餐饮品牌,争取中心城区至少有(浔阳楼、浔庐餐厅等)5家特色旅游餐饮品牌店、5条美食街、2桌特色菜,各县(市、区)至少有2家特色旅游餐饮品牌店、2条美食街、1桌特色菜;五是紧盯头部企业,招引、开工、建成一批重点项目,实现10亿以上项目县域全覆盖。
3.解决游客不落浔阳城问题。重点围绕提升引得进、留得住、游得好的“九江体验”,丰富文旅新场景,做活文旅消费:一是结合旅游六要素,合理规划中心城区旅游线路,开通长江水上夜游、城区遗产日游、环湖风情休闲游线路;推进城际公交+旅游兼容,在开通九江城区旅游公交专线的基础上,加快开通九江—南昌沿线及九江中心城区到县(市、区)的旅游公交专线;二是加强政策扶持,修订完善关于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奖励办法,针对性加强对城区旅游线路的奖补;三是持续丰富文旅业态,引入茶颜悦色、钟书阁等一批热门品牌主力店,加快推进大中路、洋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开街;四是挖掘九江特色鲜明的诗词文化、书院文化、茶文化、渊明文化等,在环山各连接节点,布局海会、赛阳、威家、白鹿等一批环庐山文化小镇,在鄱阳湖一桥和二桥的环湖范围内打造一批体育小镇,实现景区与城区有效连接和集散。
4.解决区域联通不畅问题。重点围绕展现山江湖城联动发展的“九江形象”,放大山江湖城独特的资源优势:一是抢抓九江港恢复“始发港”良机,加快建设长江游轮固定停靠码头,出台停靠扶持奖励政策,开发长江中下游邮轮线路等个性化产品和业态;二是做好节庆活动引流,持续办好长江经济带文旅消费季、“追浔季”四季等活动,逐步形成以九江城区为中心的长江旅游圈;三是开展全方位立体营销,加强湖北、广东、湖南、安徽、福建、浙江等传统客源市场密集宣传,加强与景德镇、上饶深度合作,实现三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完善“昌九抚”、“九景昌”旅游营销联盟。
5.解决景区服务质量不优问题。重点围绕呈现主客共享的市场感受和“九江温度”,进一步提升文旅标准化服务水平:一是加大服务技能培训,深入开展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住宿、餐饮、游乐等旅游服务行业的质量提升工作,通过明察暗访、集中培训、定期考核、技能大赛来规范一线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服务态度;二是以九江市、武宁县和庐山市入榜全省优秀旅游服务体验城市试点名单为契机,推动诚信理赔制度上墙,让游客看得见、好操作,形成我市特有的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模式,解决一批影响我市旅游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促进服务供给更加完善;三是加快制订、修订与旅游业管理、市场规范关系密切的旅游要素服务标准和地方特色旅游服务标准,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与国家标准相衔接的旅游标准体系,大力推进以“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行为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标准化活动,着力推进九江旅游服务的国际化。四是加强市监、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动协同,持续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打击“黑车”、“黑导”及加点、强制购物、“零团费”等旅游乱象”。
6.守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化强市建设等主题宣传,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进一步巩固奋进新征程的主流思想舆论。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持续深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建设,严厉打击擅自开办频道频率、“黑广播”、“灰广播”、违规传播视听节目等行为,持续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