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03-15 17:23 来源:本网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19-03-15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0-66264
- 责任部门:
2018年九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工作总结
(2019年3月14日)
2018年,市文广新和旅游系统按照国家、省、市的总体工作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和旅游工作方向,紧贴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职、主动担当,改革创新、奋力作为,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其中,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文化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旅游工作名列全省前茅、“扫黄打非”工作排名全省第一并荣获全国先进。全年共接待游客1.86 亿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1708.9亿元、同比增长15%。
一、2018年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情况
1.坚定文化自信,创建工作成效更加显著。自2015年成功取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坚持把示范区创建作为提升九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打造国际知名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重要载体,始终做到高度重视、高位推进、高效运行。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以中部地区优秀的成绩通过文化和旅游部的终期验收。
2.树牢人民导向,文化惠民活动更加精彩。实行了“菜单式”、“订单式”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开展“你看书,我买单”活动,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和“好书伴我行”系列读书活动,实现借阅证一卡通和图书通借通还。举办了第二届九江市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持续开展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和“文化五进”活动,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满足文化需求。全年完成“助乡村孩子看戏”爱心巡演活动17场,“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戏到乡村40余场次,举办各类美术作品展览11场,引进中国国家杂技团、上海芭蕾舞团等演出活动20余场;组织送文化下乡2044场次,自办文体活动3821场次,农村电影放映30929场次。
3.弘扬时代旋律,文化艺术创作更加繁荣。喜剧小品《假戏真情》在江西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脱贫攻坚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代表江西省参加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小戏小品曲艺大赛,获得银奖。在“江西省广场舞展演活动”中,《看山看水看中国》荣获一等奖,《蒙古人》荣获二等奖。与九江学院艺术学院合作推出舞蹈《月落春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将彭泽县《芳湖壮歌》、湖口县《田书记轶事》、瑞昌市《绽放》推荐为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剧目。歌曲《高歌走进新时代》参加第六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展评。
4.培育新型业态,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组织企业参与第二届江西省文化产业“金杜鹃奖”评选活动和“泰豪杯”第一届江西省文化创意大赛活动。开展以九江文博馆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的文创设计。组织企业和单位参加中国(深圳)第十四届文博会,庐山金星砚《汉砚天下》获金奖,《踏雪寻梅》获银奖。江西三木制造有限公司获评第八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5.传承传统文化,文物遗产保护更加重视。配合做好浔阳古城遗址、庾亮南路历史街区工程建设。新增中国传统村落4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开展了以“超级连接的博物馆”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举办了“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九江记忆”等专题活动和展览20余场次。非遗展示馆建成并对外开放,举办了非遗展示周、全省非遗展示展演九江专场和参加全省非遗展示展演等活动,新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人,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4个,完成省人大对《江西省非遗条例》的执法检查。
6.严厉查办案件,文化市场监管更加有力。先后开展了午间行动、黄昏行动、零点行动、蓝箭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7350余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3256家次,警告违规经营单位238家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85起,取缔“黑网吧”25家,取缔无证照歌舞娱乐场所6家、游戏游艺场所11家,责令停业整顿13家次,吊销经营许可证1家。其中,开展了闽、滇、赣三省文化市场执法骨干对口交流,建立了市县“监控指挥中心”,实现了与省平台对接。
7.鲜明舆论导向,广播电视管理更加严格。向各级报送信息1500余条,上稿1100余条。其中,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2条,江西广播电视台广播采用50条,江西卫视采用57条,《文化月刊》1篇,《人民日报》1 篇,《中国文化报》 2篇,《光明日报》1篇,《江西日报》15篇,九江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152条,《九江日报》190 篇。不断加大广播电视行业监管, 深入开展各项专项行动。开展打击非法卫星安装检查、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和记者站年检核验工作,检查地面卫星接收设施14次,对全市431名记者证进行了核验年检工作,对13名因工作调离不在记者岗位人员的记者证进行注销。
8.优化行业服务,新闻出版工作更加规范。严厉查处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使用正版软件摸底推进工作。规范报刊出版和版权登记工作,完成作品版权登记100件,查办侵权盗版案件(已结案)13起,全年管理全市注册印刷企业86家,检查各类打字复印店、印刷企业1555家次,抽查在线影院27家次,排除安全隐患2起,办理违规案件11起,销毁各类非法出版物11990余张。其中,“5.09”涉嫌销售淫秽色情音像制品和非法音像制品系列案、“6.05”传播淫秽色情物品牟利案已列入全国“扫黄打非”办和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11.02”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搭建境外网络服务器传播非法影视作品案例入省“扫黄打非”办和省公安厅挂牌督办案件。
二、2018年旅游工作情况
1.突出全域理念,推动优质旅游发展。结合项目推进、宣传营销、旅游扶贫、扶持奖励等工作,提出了“一个牵引、二大特色、三大创新、七大提升”的工作思路。提出并重点打造了环庐山旅游经济圈,“山上做精、山下做大、环庐山做强”取得明显成效。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来庐山视察工作时,对庐山的建设和管理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省委书记刘奇先后三次到庐山进行检查和暗访,都给予了充分肯定。10月2日上午,市委书记林彬杨同志、市政府副市长李军同志在智慧旅游控制中心现场调度了九江部分重点景区的国庆旅游工作,并对市旅发委的工作给予了表扬。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形成《推进九江旅游“1155”工程》、《九江与上饶旅游业发展的比较分析及对策》和《九江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思路》等调研成果,出台了长江最美岸线九江旅游发展报告。以“旅游+”为抓手,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大景区景点建设力度,加快景区景点串点连线聚面步伐。投资120万元建成九江市旅游应急指挥调度中心,九江智慧旅游二期工作也已经列入工作日程,推进了九江旅游发展走上智慧创新的道路。做强旅游商品,3件旅游商品入选“2018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得1银2铜奖。
2.突出项目牵引,推进重点景区提升。2018年度纳入全市重大项目调度范围内的旅游项目46个(续建项目29个,新开工项目17个),项目总投资436.5亿元,2018年计划总投资97.8亿元,1-12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04.2亿元(续建81.4亿元、新开工22.8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97.8的106.5%。5月,寻阳古城项目与云南城投签约,7月正式动工,总投资300亿元。武宁投入近5000万元打造以水为媒的实景水秀《遇见武宁》,7月17日在西海湾上演,为市民和游客秀出了特别的视觉盛宴,填补了我市晚间旅游演艺项目的空白。随着寻阳古城、环庐山轻轨、云雾小镇、庐山东牯岭石雕公园、庐山西海蓝城云林春风等文化旅游项目签订和落地,明年我市将新增20多个文化旅游项目,加上续建项目可达60多个项目,总投资将达1000亿元,将为我市旅游注入强大的发展后劲。
3.突出宣传创新,扩大入境旅游市场。举办了“庐山天下悠•寻梦赏花节”、修水的樱为爱2018中国国际山樱花节、永修县的第十二届凤凰山桃花节、湖口县的第二届油菜花暨乡村文化节、彭泽县的第六届江中花海魅力棉船油菜花旅游文化节、“金色花海 好美瑞昌”武蛟油菜花旅游节暨“汉仁杯”2018中国瑞昌国际乡村马拉松、柴桑区的江州沙雕油菜花文化宣传周、武宁县的花朝节等等旅游宣传活动。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江西卫视《天气预报》栏目中继续投放庐山旅游形象宣传广告,利用《旅游画刊》、《江西航空》等报刊媒体对相关景区进行旅游美文美图宣传。推出旅游新产品新线路。环庐山推出庐山滑雪场娱乐项目、“庐山天下悠”影视剧、演艺节目;环庐山西海推出“夜修水”大型文艺歌舞剧,推出走一次最美高速、赏一道最靓风景、尝一道最佳菜肴、吸一次最纯空气、品一次最美小城的“五个一”特色线路。沿鄱阳湖拟推出两条新的旅游线路:龙宫洞-鄱阳湖大闸蟹基地一日游;游鞋山,看候鸟、采藜蒿、观江豚鄱阳湖湖口一日游。着力推介了“赏庐山冰雪、泡养生温泉、观鄱湖候鸟、品西海山水”九江旅游冬季旅游线路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积极拓展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代表江西省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2018“美丽中国”美国、巴西旅游推广活动,仅长江游轮大型团队就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的境外游客4200多人
4.突出品牌创建,助推景区优质提升。组织全市各景区加快创评国家A级景区工作,加强旅游饭店、旅行社、农家旅馆、导游员创星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评A工作。同时大力提升全市旅游景区环境和质量。湖口县对石钟山景区进行提升改造,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积极申创国家5A景区,修水县温泉小镇、都昌县南山景区观音桥景区申创国家4A景区。武宁县阳光照耀29度假区申创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西海湾景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对全市A级景区开展交叉复核工作,淘汰一批质量下滑严重的景区,处理警告一批不合格的景区,鼓励和支持旅游景区标准化改造提升。9月对全市32家A级景区进行了检查,对修水县南崖马家洲景区、武宁县武陵岩景区、永修县燕山龙源峡景区、庐山市桃花源景区等8家景区给予严重警告,限期整改。开展旅游厕所革命,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358座,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城市称号。
5.突出部门联动,优化旅游市场环境。联合公安、工商、物价、质监、交通、运管等部门持续开展旅游市场整治行动,先后开展“利剑行动-1”、“春雷行动”、“利剑行动-2”等行动,重点打击“四黑”(黑车、黑社、黑店、黑导)违法行为,健全“1+3+N”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实现旅游执法和投诉受理“全天候”和“全覆盖”。实施“鹰眼计划”,开展“利剑行动”,为游客创造更优质的旅游环境。一年来,旅游质监所累计出动检查人员300余人次,检查旅游企业210余家次,立案调查处理涉嫌违法违规案件9起(其中,旅行社1起,导游7起,自然人1起),对旅游企业不规范经营行为现场责令整改17家,并对4家旅游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同时积极受理旅游投诉、高效解决旅游纠纷。共计接到游客咨询电话360余起,受(处)理游客投诉87起;受(处)理《全国旅游投诉举报和案件办理管理系统》12301平台中转办案件60起;受(处)理省旅游质监所转办投诉件3起,共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56000余元,旅游投诉结案率百分之百。
6.突出政策扶持,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成功举办首届九江茶文化旅游节,德安博阳河景区2018年葵花节、品茶尚文暨首届宁红论茶会、江州油菜花沙雕文化宣传周、修水桐花节、第二节鄱阳湖百合旅游文化节、彭泽首届荷花节、湖口西瓜节、永修第二节荷花节、彭泽首届龙虾节、都昌首届小龙虾文化节、菁元山庄艾草节、中国江西(柴桑)蓝莓品鉴乡村文化节等乡村节庆活动。5月23日,2018第二届中国(南昌)国际茶业博览会第五届庐山问茶会暨首届九江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南山公园举行。邀请了境内外旅行商参会,组织我市旅行商与外地旅行商召开“九江茶路之旅合作洽谈会”,组织安排九江茶路之旅现场踩线活动。新评定乡村旅游点18家,农家旅馆4家。2018年,“九江秀美乡村游”微信号推送426期,江西手机报推送60多期,社会反响强烈。
过去的一年,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与年度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方面:一是文化工程收尾有待加快。近年来新建了部分文化场馆,但工程收尾进展缓慢,尤其是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工程,投入使用了6、7年,还有近亿元的资金没有支付。二是文化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文化体制和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后,文化系统人员身份多样,尤其是发放绩效、综治、精神文明等奖励时,部分单位内部出现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一些场地出租、资产移交、人员身份等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三是文化行业扶贫还有待深化。文化设施建设标准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不紧,文化场馆服务效能不高,还存在“铁将军把门”、资源闲置的问题。四是文化人才队伍有待加强。专业文化人才不足,尤其是文化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以及既懂专业又善管理、精于市场化运作的人才极为短缺。四是文化艺术创作有待出提升。专业人才用不好、留不住问题没有解决,创作型人才紧缺现状未改观,创作激励机制不全,创作扶持力度不强,导致艺术创作难有精品。五是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文化产业规模偏小、结构不优、投入不足的问题,仍是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旅游方面:一是改革创新力度不够强,机制体制不够活,资本运作能力弱。二是旅游大项目数量不足。三是旅游业态不丰富,缺乏大型演艺节目。四是县区旅游发展不平衡。五是旅游与文化融合不够。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不够,留住游客的旅游运动、休闲、观赏的项目不丰富。
三、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
1.着力推进“大融合”。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切实做到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更好打造九江文化旅游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要按照“同城一支队伍”的要求,尽快摸清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执法工作职责和执法队伍情况,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实现“队伍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的执法态势。要整合九江文化旅游资源,以庐山文化旅游资源为抓手,要弄清楚庐山到底是什么山,弄明白庐山是文人墨客打造的名山、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山水和田园诗的发祥地、是中国理学的发祥地,充分发掘整合庐山文化资源,真正把庐山是天下第一文化名山的品牌打响。
2.着力推进“大活动”。要依据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庆节假,举办一系列引爆性的大型节庆活动,使人流、物流和资金流集聚九江,确保游客接待年增长15%以上目标。要把网络媒体营销放首位,整合宣传、文化、旅游、招商等部门的优势资源,围绕九江文化特色开展创作活动,聘请专业团队策划话题炒作,在全市范围内统筹策划安排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积极举办名茶名泉节、踏春赏花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江山如此多娇”大型实景歌咏比赛、长江国际游轮观光、长江绿色旅游联盟、庐山山地马拉松等活动,推出“赏庐山冰雪,泡养生温泉,观鄱湖候鸟”冬季经典线路,策划并举办“长江经济带绿色旅游联盟峰会暨长江旅游项目招商会”。结合省第七届艺术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展示展演展览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览、周周有活动”。
3.着力推进“大项目”。要结合全省项目建设年、全市项目质量建设年,坚持以大投入推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通过改造提升、挖掘整合、演绎嫁接等方式,抓紧重生、衍生、新生一批旅游项目。要在引进传统旅游项目的同时,加大力度开发一批文化、娱乐、演艺类型项目。要在寻阳古城、十里洋街、动力机厂、环庐山轻轨、云雾小镇、庐山东牯岭石雕公园、庐山西海蓝城云林春风等续建签约60多个项目基础上,新增20多个旅游项目,为我市旅游注入强大的发展后劲。
4.着力推进“大品牌”。要以A级景区创建为突破,推出“跟着国学游九江,跟着诗词游庐山、跟着历代名人游九江”等系列文化品牌。要打好文化牌,挖掘、整理出环庐山100个文化旅游故事,通过宣传推荐,打造环庐山百公里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带。要做好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文章”,大力推进景区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演艺项目开发、古镇(村)文化旅游开发、文化主题旅游商品开发、文化景观建设等工程。要积极发展文化体验旅游,推动各地加快打造体现本地文化、民俗等特色的旅游演艺活动。要建好市智慧旅游信息中心,建立集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力推进九江全域旅游手机APP开发,实现线路规划、景点信息、车辆酒店、智能导游、电子讲解、投诉处理等全覆盖,达到一机在手、游遍九江的目标。
5.着力推进“大作品”。要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江西省第七届艺术节等活动,深挖山水文化、诗词文化、茶文化等内涵,加强对内容生产创作的支持和服务,营造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良好环境。要着力打造1-2件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艺术精品,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主打剧目。要积极争取中国诗词大会擂台赛永久承办资格,高水平举办中国(九江)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抓紧筹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
6.着力推进“大民生”。要继续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夯实“百姓剧场·雅俗共赏”“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七彩九江”“红色文艺轻骑兵”“八里湖之夏纳凉晚会”“寻庐文化”等服务品牌建设,着手“九江市青年合唱团”、“九江戏剧人·周末小剧场”、“七彩夜莺”等新品牌的创立,积极开展讲座、展览、竞赛、诗文诵读、读书沙龙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和社会文化活动,完善和建设旅游厕所、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助力乡村旅游、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7.着力推进“大提升”。要提升市场环境,加强和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平台建设,开拓监管执法新领域,实现文化执法办案领域全覆盖。要以民生为主,为游客服务,打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代表,处处都是旅游风景线。要持续开展“春雷”、“风暴”、“秋风”、“冰点”等行动,重点打击“四黑”(黑车、黑社、黑店、黑导)违法行为,健全“1+3+N”文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实现文化旅游执法和投诉受理“全天候”和“全覆盖”。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市场监管与执法工作的指导督察,集中力量、挖掘线索,争取多办大案要案。要提升资本利用,充分利用社会资金资本,通过资本、股本、ppp等市场运作手段,多途径解决文化旅游项目融资难的问题。要推动涉旅企业积极对接市文化旅游引导基金,进一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扶持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鼓励文化旅游企业探索以项目特许、运营权、股权等为质押或担保进行融资。要提升文物保护,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推进九江动力机厂和市委原大院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要抓紧完成第八批国保单位申报工作,积极配合做好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创建工作和浔阳古城建设,加大传统文化产品转化利用工作。要加快推进市博物馆安防、消防升级改造工程。要提升政策规划,突出山水和人文特色,布局好庐山上下联动、山城联动、山水联动、江湖联动、文景联动五种要素,形成以庐山为龙头,环庐山、环庐山西海旅游经济圈和山江湖城一体化全域文化旅游格局。要大力推进“多规合一”,注重产品、设施与项目的特色化差异化打造。要在《大庐山旅游规划》落地后,尽快启动完善《九江旅游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