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8-05-09 16:26 来源:本网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18-05-09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G00230-0302-2018-0002
- 责任部门: 市文广新局
2018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示范区创建工作迎接国家的验收之年。新的一年,全市文广新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全力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成功为重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努力为实现“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的目标谋求新作为、做出新成果、贡献新力量。
一、大力推进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深入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全面开展示范乡镇、示范村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启动第三方测评,高质量做好示范区过程管理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终期验收。
2.严格贯彻落实文化法律法规。认真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普法宣传和贯彻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县聘县管乡用”,配齐配强基层文化场馆工作人员。
3.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无线覆盖工程,推进重点惠民工程提质增效。大力宣传推广“九江文化云”,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构建全市统一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社会化运作网络平台。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管水平,做好“十三五”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广播电视发射台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申报。
4.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拓展群众文化活动服务平台,加强“寻庐文化”、“百姓剧场· 雅俗共赏”、“七彩九江”、 “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等服务品牌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书画进乡村惠民活动,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全面提升市县“文图博美”四馆数字化建设和法人结构治理改革。深入实施全民阅读网上推广平台建设,创新开展群众性阅读活动,依托农家书屋开展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阅读活动。
二、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5.加强艺术精品创作和引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现实题材作品创作,不断推出精品力作,争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组织实施重大主题美术、音乐、舞蹈精品创作,推荐申报江西省2019年文艺创作与繁荣工程,力争有一批作品入选全国重大文化艺术作品展览。加强艺术人才培养,加强馆际间的展览、互借、共享和交流,尽快成立美术馆院线联盟,加入全省文艺演出联盟,开展文化艺术走出去活动,加强与国外艺术家的交流探讨。
6.举办重大文艺演出展览活动。做好大型剧目谋划、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创作和演出,为下一届玉茗花戏剧节做好准备。策划美术馆各类书画展览,开展九江油画创作成果展,举办九江油画院第二届院展并出版作品集。
7.推进戏曲振兴工程。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借助各界力量引入社会资源和资本,创作生产更多像《青腔韵》等代表九江文化艺术水准的优秀作品。组织推荐优秀剧目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
8.抓好艺术基金项目申报。依托国家艺术基金平台,做好申报培训工作,指导机构和个人参与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力争全市更多项目入选和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三、大力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建设
9.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认真做好文物保护项目和专项资金的申报,抓好红色标语普查和保护利用试点,探索红色标语保护方法和手段,做好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推进文保工程项目实施。抓好修水县秋收起义遗址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加大珍贵古籍保护力度,促进转化利用。积极推进古村落、万里茶道申遗工作。
10.加强博物馆建设。大力提升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周敦颐纪念馆建设。做好迎接2014-2016年度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和第三批国家二、三级博物馆评估定级复核备案工作。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推进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建设。持续开展馆藏文物的数据采集、录入及建档工作。组织“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持续推出“馆藏精品”、“民博讲堂”系列文章,打造“弘扬传统文化,展览走进课堂”民俗活动品牌。
11.改善文物安全状况。加强文物安全监管和执法督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彻底整治文物安全隐患,扎实推进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认真做好“三防”项目方案申报及项目储备工作。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宣传普及,不断强化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12.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完成非遗展示馆的建设,成立九江市非遗保护研究会,抓好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站展示展演活动,启动非遗专集《璀璨遗珍》一书整理编撰。推动非遗保护队伍建设,争取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军人才入选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全力打造省级的文化生态保护区。促进非遗广泛传播,组织“传承人对话”系列活动,探索“非遗小镇+”保护发展模式,开展非遗小镇建设试点。
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创业工程建设
13.深入推进文化市场行业转型升级。扎实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技术监管系统推广,继续深化上网服务行业、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管指挥中心建设,逐步实现对娱乐、网络文化、演艺市场、出版物市场等领域监管全覆盖。开展娱乐场所环境服务分级评定工作。研究制定有关政策举措,规范引导网络游戏、网络演出等文化新业态,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14.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水平。强化法规学习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业务培训,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电影市场、广播传媒市场、演出市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品市场重大案件查办。扎实开展重要敏感时期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推行文化市场“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继续做好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深入整治低俗庸俗媚俗之风,严格广播电视播前审查、重播重审等采编播制度。
15.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工作力度,定期汇报综合执法改革进展情况,按时完成改革任务,确保改革工作落地生效。
16.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和园区转型升级。开展园区示范基地巡检,完善示范基地退出机制。建立专家对口帮扶文化产业园区机制。做好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第九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大力推进工业遗产保护,拓展文化创意空间。在加强项目扶持、资金补助、人才推优等工作,支持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经营活动。
17.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入实施“文化+”工程,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开展文化创意乡村、文化特色小镇创建活动。继续开展数字文化创意设计项目扶持计划和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着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有特色、能创新的文化项目。
18.深化文化金融跨界合作。鼓励和推广文化领域PPP模式,组织开展文化企业融资对接。推动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抓好中央财政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推荐申报,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库。
19.深化印刷复制示范企业建设。培育产业集约发展、优质发展的新动能。推进绿色印刷,培育数字印刷、印刷电子商务、印刷融合创新等新增长点。着力提升印刷产业集中度,引导和推动印刷企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中小印刷企业升级改造,打造印刷产业基地,形成规模集约经营。
20.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以打击政治性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为首要任务,以互联网为主战场,统筹抓好网上网下、境内境外斗争,全面深入打击各类非法有害出版物传播活动。组织开展“清源2018”、“净网2018”、“护苗2018”、“秋风2018”等专项行动。深化“湘鄂赣”三省区域联防协作工程建设。推进“扫黄打非”法治化建设,继续开展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创建工作。
21.加大版权工作力度。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强化事前引导、事中协调和事后督查,突出大案要案的查处和重点行业的专项保护。推进软件正版化建设,提升全社会版权意识和版权认知度。强化版权执法、软件正版化、著作权登记及相关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版权队伍素质。
22. 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和“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双公示”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一次办”政务服务项目,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
五、大力推进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23.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并重,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建设为重点,打造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队伍。加大紧缺专业人才和优秀艺术人才培养、资助和奖励,完善培训制度。深入开展“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工作。加强专业文化人才的教育管理工作,抓好人才培养、推荐、职称申报等服务工作。做好“双百双千”、“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中青年文化名家工程推荐申报工作。
24.提升经费保障和监管能力。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文化重点项目、专项工作的投入。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政府采购管理。建立内部审计常态化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考核。
25.提升后勤保障和服务水平。创新机关后勤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及后续监督管理。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组织搭建各种活动平台,丰富离退休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建设。
六、大力推进综治维稳工作
26.加大综合治理,确保安全生产。定期召开综治分析会议,研究、讨论和部署本系统内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消防等工作。加强重点时期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排查,扎实开展综治安全宣传系列活动。完善信访接待制度,规范信访工作流程。加强文化建设的施工管理,规范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27.加强安全管理,规范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法,完善重点要害单位安全保卫和防范恐怖袭击工作措施,做好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加快建设智能广播影视监管体系,提升监测监管和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监测监管平台建设。
28.加大法治建设,推进普法教育。制定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计划、责任清单。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前期准备工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宣传普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29.深入精准脱贫,塑造精神文明。按照精准扶贫脱贫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扶贫和支援水平,扶助贫困地区和受援地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落实连心工作队不间断驻点。继续实施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项目,对贫困地区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重点倾斜。
七、大力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
30.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认真组织全局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全面准确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重学习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部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着力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切实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带动基层党组织和各级党员干部学习。
31.落实严格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学习党章党规,进一步强化党的意识、党章意识、党规意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观念、践行党性要求。加强班子考评考核工作,完善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
3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担负党管意识形态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强化文化产品内容和文化活动导向管理,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贯穿渗透到文广新工作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33.促进机关协调有序运转。严格新闻发布制度,加强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规范行业协会管理,开展行业协会脱钩工作,做好节庆活动审核备案工作。进一步加强公文运转、机要保密、应急值班等工作。
八、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34.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贯彻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彻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保持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化,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努力营造文广新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5.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切实落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党组织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责任。不断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持续整治“四风”问题。深化和巩固落实重大项目中“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专项整治成果,认真组织深入摸底和自查自纠工作。坚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教育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