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22-10-14 10:55 来源:本网字体: [ ]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2-10-14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2-00077
  • 责任部门:

         10月13日下午4:00,市政府新闻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联合召开“非凡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广新旅专题)。

                                                发布会现场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卿介绍十年来九江文化和旅游工作成绩: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十分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借这个机会,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九江文广新旅十年来的发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文广新旅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聚焦“作示范 勇争先”的目标要求,推进文化和旅游强市建设,实现了体制机制更顺、事业产业更强、精品佳品更多、品质气质更优的时代跨越,在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征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十年,我们初心不改迎变局,笃定前行的步伐更加稳健

一是机构更优化。十年来,经历多轮机构改革、事企改制,整合机关职能,实现“四局合一”“政企分离”,精简整合“一队、一台、四馆、三中心”9个下属事业单位,整体运行更加合理高效;推进庐山“一体化、集团化、市场化、专业化”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九龙治水”局面,推动改革从“物理整合”向“化学变化”转变;完成庐山西海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实现了资源整合、品牌聚合、队伍融合的既定目标。

二是职能更明确。十年来,我们推动成立了文化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链长制”,协调20余个相关责任部门,形成部门联动、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三是机制更健全。十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实施意见》等10余个重要文件;编制了“十三五”“十四五”等发展规划,积极指导《庐山西海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规划》和《武宁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建设落地,2020年庐山西海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武宁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了《环庐山旅游发展规划》《庐山市温泉度假区创建国家级度假区提升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划的制定实施,有力保障了全市文广新旅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这十年,我们信心满怀出困局,进位赶超的成效更加明显

一是重大项目有成果。十年来,我们坚持项目为王,累计投入近500亿元,建成周敦颐纪念馆、九江租界博物馆、琵琶亭公园、蔓谷田园综合体、柘林老镇美食文创园、华夏阳光微电影小镇、吴城鄱阳湖候鸟小镇等100余个重点文旅项目。

二是经济指标有地位。十年来,旅游产业专项资金从10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全市年接待旅游总人次从4000万到成功破亿,实现翻番,旅游总收入从300亿元到1200多亿元,实现翻两番,稳居全省前列;文化及相关产业总量突破200亿元,规上企业增加近200家,居全省第三,其中入围核心企业20强总量并列全省第一。

三是基础设施有跃升。十年来,重点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全市开放经营的景区景点总量超过200家,新增省级以上示范品牌34家,A级景区58家(1家5A、23家4A、34家3A级),实现4A级景区县域全覆盖,新增三星级以上宾馆33家、精品民宿近200家、旅游厕所700余座;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新增了8家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其中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家,140家3A以上乡村旅游点(5家5A、7家4A、128家3A)。

——这十年,我们潜心钻研提格局,干事创业的情怀更加深切

一是文艺精品化。十年来,全市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形成专业人才梯队,先后有5位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11位入选“双百双千”工程,成立了4家文化名家工作室。十年来,新创、移植、复排儿童剧《寻找》、历史话剧《濂溪先生》、音舞诗画剧《琵琶行》等300余部舞台剧目,获得省级以上有影响力的奖项100余项。创作了《迹·江南》《网系列》《六尺中堂》等众多优秀书法美术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300余项,其中2015年胡毅作品《家山梦远》获“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在全省屈指可数;2020年,文化名家宋跃林入选中国美术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为目前省内唯一。

二是服务普及化。十年来,建成“市有八馆一院,县有文图博美四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中心”的四级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按“十个一”标准,完成全市23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设施配备率、功能完备率实现100%。2019年,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十年来,已建成千瓦中波发射台2座,千瓦级数字广播电视发射台11 座,广播电视台13个,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新型广播电视覆盖服务体系。

三是形象品牌化。十年来,我们统一了文旅宣传口号,明确了“庐山天下悠”主品牌,塑造了“悠然庐山,魅力九江”城市文旅品牌。全市各地根据地域特点,积极构建区域品牌,形成了“诞生文化奇才的地方”“天上云居 诗画西海”“中国最美小城”“鹤舞鄱湖 永修人生”“隆平故里 情义德安”“青山好处惟彭泽”“江湖两色 石钟千年”“青铜故里 剪纸之乡”“东方百慕大 江西都昌县”“渊明故里 贤母圣地”“鄱湖明珠 濂风溪韵”等互为支撑的品牌体系。

——这十年,我们用心谋划为大局,悠悠九派的体验更加美好

一是传承有深度。十年来,我们重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九江历史文脉。新增7家国有博物馆,总量达到26家,新增等级馆6家、总量达到10家,数量和质量均位列全省第一;新增国保单位12处、可移动文物13299件/套,国家级非遗跃升至16项,位居全省第一;累计争取近5亿元资金,修缮开放近百处文保单位。注重从文化遗存中提炼文化精神,激发文化创意,成功申报省级以上传统工艺振兴项目12个(国家级4个),市级以上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2家,文化遗存相关产业年均直接带动就业超5000人,实现产值近3亿元。

二是产品有热度。十年来,我们注重做好山江湖城联动文章。名茶名泉节、国际爱情电影周、国际观鸟周等重大活动持续开展;开发“山盟海誓”“信步江湖”“诗书浔阳”三条精品路线,推出“跟着课本游九江”“跟着诗词游九江”系列产品;大力推动发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温泉养生、水上运动、研修游学、文化演绎等旅游新业态,让人们感受九江山水独特魅力的同时,领略到浔阳文化的人文质感。

三是监管有温度。十年来,健全“1+3+N”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实现投诉受理和执法“全天候”和“全覆盖”。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均建立了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机制并设立了诚信理赔专项资金,开展了评选诚信旅游示范店活动。深入推进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有效衔接国家试点,在全省率先成立运营“一院四中心”,行业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市决策部署,围绕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砥砺奋进、接续奋斗,奋力谱写浔城大地文广新旅发展新的篇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我们要善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自身缺点,提高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工作上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作风上廉洁自律,严于律己。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

问:十年来,九江市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旅游景区,市民和游客的旅游选择范围更广,产品更加丰富,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在旅游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年来,我市紧扣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时代需求,深化庐山体制机制改革,庐山成功设市;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武宁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力推进庐山西海绿色发展,庐山西海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本实现了旅游产品质量更高、品类更多、分布更均衡的发展目标。

十年来,我市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6家,新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47家(其中有10家已经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5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5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8家、省级旅游风情小镇9家,新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资源重点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江西省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148家,其中:5A级乡村旅游点2家,4A级乡村旅游点9家,3A级乡村旅游点137家。省级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示范基地1家、星级农家旅馆44家,新创建和提升的旅游品牌总数量达300多个,实现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县域全覆盖。

十年来,我市不断丰富滨湖度假、温泉养生、水上运动、商务休闲、山水养老、文化演绎、婚庆婚俗、研修游学等旅游新业态,建设了庐山索道、西海之星、柘林老镇、吴城鄱阳湖候鸟观鸟点、“遇见武宁”水秀、赛城湖绿道等一批网红打卡点。创造性启动“教材景观示范基地”建设,推出了“跟着课本游九江”、“登云雾庐山、泡养生温泉、观鄱湖候鸟、游诗画西海”、“山盟海誓”“诗书浔阳”“信步江湖”等一批特色旅游线路,推出了九江旅游一卡通,持续开展了六一、端午、中秋、重阳四个节假日当天对九江市民免费开放等惠民活动,在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惠民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问:九江地域文化丰厚,自然和文化遗产瑰宝众多,特别是九江的非遗在全省地位首屈一指,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稳居全省第一,我们市文广新旅局是怎样弘扬和发展非遗传统文化的呢?

答: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们对九江非遗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九江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智慧的人民孕育了16项国家级、52项省级和210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年来,市文广新旅局重点在“三多”上发力,推进九江非遗创新发展。

一是在传播传承上力争做到“多出镜”。利用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以非遗宣传片、短视频、非遗公益课堂等形式广泛宣传,提高了九江非遗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开展“非遗年货节”、“非遗购物节”等节庆促消费活动,形成了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定期开展传承研学、展览交流活动,扶持培养了传承人群,增强了交流互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商圈等展演、展示活动,推动了非遗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

二是在挖掘保护上力争做到“多出招”。大力夯实非遗保护工作基础,对我市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实行动态分类管理,健全档案和数据库,有效保护了一批濒危、珍贵的非遗项目;引领非遗工作规范发展,制定完善了相关管理、保护、奖励等管理规章规定,依法、科学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广泛开展非遗普查和保护性挖掘工作,成功申报了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4个,省级9个,省级各类保护、研究、传承、传播基地及工坊共计20个。

三是在创新发展上力争做到“多出彩”。坚持创造性转化,开展了《非遗旅游发展的“地方路径”研究》《非遗传承人群培育现状问题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推动非遗保护经验成果转化。坚持创新性发展,活化市级非遗项目《陶渊明民间传说》,改编创排成话剧《结庐人境梦挑源》,将经典故事传说搬上舞台;制作了九江非遗宣传片《魅力九江·多彩非遗》、创作九江非遗主题曲《九派非遗颂》,并以京剧、青阳腔等7剧种、曲种进行传唱,展现九江丰富的地方戏曲文化;开展了首届非遗“工匠之星”评选活动,鼓励非遗技艺和非遗传承人由幕后走向台前。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传承作出的批示指示为指引,努力推动九江非遗创新发展,为展示九江好形象、传播九江好声音贡献非遗力量。

问:据说九江成功入选全国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城市,那么,九江如何借助试点工作契机,打造一流的旅游营商环境?

答:去年9月份,经文化和旅游部与司法部研究决定,在全国开展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工作,从19个省份确定34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九江市成功入选全国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城市。

近年来,九江市充分发挥“旅游+仲裁”1+1>2的叠加效应,在做优旅游服务的同时,创造性开展涉旅矛盾纠纷调解与仲裁,致力破解游客稳步增长与旅游投诉有序趋零之间的矛盾,精心打造优质和谐的旅游消费市场和令人向往的休闲旅游目的地。试点任务受领后,我们始终坚持把有效化解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矛盾,优化旅游营商环境,打造国际旅游名城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来抓,着力打造全国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的“九江模式”,全力构建了全国旅游服务“九江样板”。

一、建强堡垒,充实力量,全面巩固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主阵地”。我们一方面深入学习、领会吃透试点工作的政策精神,一方面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尽力为试点工作创造条件。试点工作展开以后,我们专门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市长为组长的高规格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九江市关于开展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工作方案》,协调市财政按每年20万元的标准解决了九江旅游仲裁院办公经费。

二、创新方法,用活载体,着力构筑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大平台”。首先,6月,九江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九江旅游仲裁“一院四中心”,即:一院四中心:九江旅游仲裁院暨庐山旅游仲裁中心、庐山旅游纠纷调处中心、庐山西海旅游仲裁中心、庐山西海旅游纠纷调处中心。其次,在各县(市、区)设立了旅游仲裁调解处,实现了全市4A级景区旅游仲裁调解机构全覆盖。第三,建立了调解员、仲裁员专家库,从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和文旅系统精通调解业务的人员中选聘了100名旅游矛盾纠纷调解员,从市仲裁委仲裁专家库中挑选了20名精通旅游法律法规和业务的人员作为旅游仲裁员。

三、深化功效,真抓实干,有效提升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新效益”。始终筑牢“游客需求”为中心的理念,根据旅游者投诉诉求,力争实现快速调处快速裁决。工作中,我们本着“不影响旅游者行程安排、不破坏旅客心情、不增加当事人双方负担”的原则,始终做到“先调后裁、以调为主、调裁结合”,确保旅游投诉纠纷“快速受理、快速处置、快速赔付”,能当天调处解决的决不拖到第二天,能不收取当事人双方费用尽量免除调解费用。实践中,九江旅游仲裁公正、高效、便捷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旅游仲裁机构共受理投诉案件130余件,调解成功率和满意度均达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