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回应社会关切
发布时间:2022-10-14 17:35 来源:本网字体: [大 中 小]
- 信息类别:
- 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 2022-10-14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2-00285
- 责任部门:
问:十年来,九江市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旅游景区,市民和游客的旅游选择范围更广,产品更加丰富,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在旅游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年来,我市紧扣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时代需求,深化庐山体制机制改革,庐山成功设市;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武宁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力推进庐山西海绿色发展,庐山西海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本实现了旅游产品质量更高、品类更多、分布更均衡的发展目标。
十年来,我市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6家,新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47家(其中有10家已经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5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5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8家、省级旅游风情小镇9家,新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资源重点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江西省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148家,其中:5A级乡村旅游点2家,4A级乡村旅游点9家,3A级乡村旅游点137家。省级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示范基地1家、星级农家旅馆44家,新创建和提升的旅游品牌总数量达300多个,实现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县域全覆盖。
十年来,我市不断丰富滨湖度假、温泉养生、水上运动、商务休闲、山水养老、文化演绎、婚庆婚俗、研修游学等旅游新业态,建设了庐山索道、西海之星、柘林老镇、吴城鄱阳湖候鸟观鸟点、“遇见武宁”水秀、赛城湖绿道等一批网红打卡点。创造性启动“教材景观示范基地”建设,推出了“跟着课本游九江”、“登云雾庐山、泡养生温泉、观鄱湖候鸟、游诗画西海”、“山盟海誓”“诗书浔阳”“信步江湖”等一批特色旅游线路,推出了九江旅游一卡通,持续开展了六一、端午、中秋、重阳四个节假日当天对九江市民免费开放等惠民活动,在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惠民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问:九江地域文化丰厚,自然和文化遗产瑰宝众多,特别是九江的非遗在全省地位首屈一指,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稳居全省第一,我们市文广新旅局是怎样弘扬和发展非遗传统文化的呢?
答: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们对九江非遗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九江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智慧的人民孕育了16项国家级、52项省级和210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年来,市文广新旅局重点在“三多”上发力,推进九江非遗创新发展。
一是在传播传承上力争做到“多出镜”。利用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以非遗宣传片、短视频、非遗公益课堂等形式广泛宣传,提高了九江非遗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开展“非遗年货节”、“非遗购物节”等节庆促消费活动,形成了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定期开展传承研学、展览交流活动,扶持培养了传承人群,增强了交流互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商圈等展演、展示活动,推动了非遗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
二是在挖掘保护上力争做到“多出招”。大力夯实非遗保护工作基础,对我市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实行动态分类管理,健全档案和数据库,有效保护了一批濒危、珍贵的非遗项目;引领非遗工作规范发展,制定完善了相关管理、保护、奖励等管理规章规定,依法、科学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广泛开展非遗普查和保护性挖掘工作,成功申报了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4个,省级9个,省级各类保护、研究、传承、传播基地及工坊共计20个。
三是在创新发展上力争做到“多出彩”。坚持创造性转化,开展了《非遗旅游发展的“地方路径”研究》《非遗传承人群培育现状问题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推动非遗保护经验成果转化。坚持创新性发展,活化市级非遗项目《陶渊明民间传说》,改编创排成话剧《结庐人境梦挑源》,将经典故事传说搬上舞台;制作了九江非遗宣传片《魅力九江·多彩非遗》、创作九江非遗主题曲《九派非遗颂》,并以京剧、青阳腔等7剧种、曲种进行传唱,展现九江丰富的地方戏曲文化;开展了首届非遗“工匠之星”评选活动,鼓励非遗技艺和非遗传承人由幕后走向台前。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传承作出的批示指示为指引,努力推动九江非遗创新发展,为展示九江好形象、传播九江好声音贡献非遗力量。
问:据说九江成功入选全国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城市,那么,九江如何借助试点工作契机,打造一流的旅游营商环境?
答:去年9月份,经文化和旅游部与司法部研究决定,在全国开展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工作,从19个省份确定34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九江市成功入选全国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城市。
近年来,九江市充分发挥“旅游+仲裁”1+1>2的叠加效应,在做优旅游服务的同时,创造性开展涉旅矛盾纠纷调解与仲裁,致力破解游客稳步增长与旅游投诉有序趋零之间的矛盾,精心打造优质和谐的旅游消费市场和令人向往的休闲旅游目的地。试点任务受领后,我们始终坚持把有效化解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矛盾,优化旅游营商环境,打造国际旅游名城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来抓,着力打造全国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的“九江模式”,全力构建了全国旅游服务“九江样板”。
一、建强堡垒,充实力量,全面巩固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主阵地”。我们一方面深入学习、领会吃透试点工作的政策精神,一方面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尽力为试点工作创造条件。试点工作展开以后,我们专门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市长为组长的高规格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九江市关于开展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工作方案》,协调市财政按每年20万元的标准解决了九江旅游仲裁院办公经费。
二、创新方法,用活载体,着力构筑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大平台”。首先,6月,九江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九江旅游仲裁“一院四中心”,即:一院四中心:九江旅游仲裁院暨庐山旅游仲裁中心、庐山旅游纠纷调处中心、庐山西海旅游仲裁中心、庐山西海旅游纠纷调处中心。其次,在各县(市、区)设立了旅游仲裁调解处,实现了全市4A级景区旅游仲裁调解机构全覆盖。第三,建立了调解员、仲裁员专家库,从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和文旅系统精通调解业务的人员中选聘了100名旅游矛盾纠纷调解员,从市仲裁委仲裁专家库中挑选了20名精通旅游法律法规和业务的人员作为旅游仲裁员。
三、深化功效,真抓实干,有效提升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新效益”。始终筑牢“游客需求”为中心的理念,根据旅游者投诉诉求,力争实现快速调处快速裁决。工作中,我们本着“不影响旅游者行程安排、不破坏旅客心情、不增加当事人双方负担”的原则,始终做到“先调后裁、以调为主、调裁结合”,确保旅游投诉纠纷“快速受理、快速处置、快速赔付”,能当天调处解决的决不拖到第二天,能不收取当事人双方费用尽量免除调解费用。实践中,九江旅游仲裁公正、高效、便捷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旅游仲裁机构共受理投诉案件130余件,调解成功率和满意度均达到了100%。